于都长征小学主题班会?长征源小学是位于赣州市于都县的一所小学,创办于2006年8月,以下是对该校的详细介绍:地理位置与环境:长征源小学紧邻贡江河畔,与“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相依偎,占地面积达34亩,校舍建筑面积为7557平方米,具备容纳3000多名学生的学习环境,且坐落在一片宁静的环境中。硬件设施:学校内部设施齐全,包括多媒体教室、那么,于都长征小学主题班会?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瑞金
于都
长汀
宁化
下面为正文
江西于都河畔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由集结广场、纪念广场、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等组成。
在集结广场,地面镌刻了一幅巨大的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路线图上标明中央红军是从雩都(于都)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之路;纪念广场上也矗有“长征从于都出发”的主题雕塑;而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的一块巨大石碑上,还刻着红色醒目的“长征源”三字。它们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于都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
“长征从于都出发”的主题雕塑。
于都县政府提供的一份县情简介亦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从此作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载入史册并闻名世界。
然而,在福建长汀县中复村观寿公祠,展示的一幅长征路线图标注的长征出发地却有四地,龙岩的长汀、三明的宁化以及赣州的瑞金、于都。观寿公祠建于明末清初,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福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2年前,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就是从长汀观寿公祠出发,开始了战略转移。
事实上,长汀、宁化、瑞金、于都四地的红色旅游都在打“红军长征出发地”牌。
瑞金是中央首脑机关的出发地,于都是中央首脑机关和红军主力四个军团(中央红军一、三、五、八军团及中央第一、二纵队)的集结出发地
长征源小学是位于赣州市于都县的一所小学,创办于2006年8月,以下是对该校的详细介绍:
地理位置与环境:长征源小学紧邻贡江河畔,与“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相依偎,占地面积达34亩,校舍建筑面积为7557平方米,具备容纳3000多名学生的学习环境,且坐落在一片宁静的环境中。
硬件设施:学校内部设施齐全,包括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旨在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充满学习氛围的学习空间。
师资力量:长征源小学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老师们秉持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质量与教育理念:学校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开展校际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
课外活动与家校合作:学校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红军长征出发地,为何最后归结瑞金为红军长征总的出发地。这首先源于毛主席的总结:“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367天……,走了二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毛主席的话一锤定音,把红军长征出发地统一确定为瑞金。这很好理解,毕竟瑞金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所在地,是苏维埃共和国首都。以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出发地瑞金统称“红军长征出发地”最科学。其次长征作为震惊世界的壮举,后人在总结和编写历史时,必须要确定一个总的出发地。比方说中共开始发动武装斗争时,除南昌起义,还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来在确定建军节时,选择了八一南昌起义作为建军节。全国各地解放日不同,但最后将1949年10月1日国庆日这天统一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日子。统一确定瑞金为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一样的道理。
“红军长征从瑞金出发”这一历史定论,最终为学术界明确概定,也得到全国人民公认。国家编写了历史教科书,绘制了全国统一的从瑞金至延安的长征路线图。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也是把瑞金作为正确答案选项。
近年来,有些学者专家提出“长征从于都出发”、“长征出发地多元说”,后人的这说、那说,毕竟都只是个人的学术观点。长征距今已经整整86年,年代久远。
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长征第一渡——于都
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于都这座建置于汉代,古名雩都,并有“六县之母”之称的小城,至今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然而,它真正名垂青史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平缓朴实的于都河从这里已流过了千百年,如果不是因为长征,它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但从1934年10月起,于都河渡口成为长征第一渡。
于都东门渡口码头,留有一小段的浮桥,岸边一块巨石上,有当年参加长征的杨成武题写的“长征渡口”四个大字。站在由船只搭起的半截浮桥上,望着日夜长流的于都河水,不由把我的思绪带到1934年10月17日傍晚,就是在这个渡口,红军战士们成4路纵队,通过这座浮桥开始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征程。无数的火把,将于都河水映得通红,映照着出征的队伍远去。
如今,河水依然静静地流,不变的是河水,变了的是河畔的纪念碑园,碑园中心的碧绿草坪上,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双帆型纪念碑,高10.18米的纪念碑寓意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中央和红军机关于10月18日在东门渡口踏上长征征途;碑身为双帆造型,寓意是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顶端的黄色五星中刻有镰刀铁锤,红色碑园背景镶嵌着它,象征着红色的土地养育了革命战士;碑中间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九个大字。
以上就是于都长征小学主题班会的全部内容,曾石发。于都工贸城长征小学校长名字是曾石发,于都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江西于都长征源小学校长曾石发介绍以“长征”为主题的校本教材的编纂历程。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