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登革热小学主题班会?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2、 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3、 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4、 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过程:一、从观看视频繁导入。1、 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2、 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二、 了解什么事登革热。1、那么,防登革热小学主题班会?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这段时间的工作辛苦了,最后需要写好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下面是我们为你精心整理的“年度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总结”,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年度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总结(篇1)
在健全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强了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积极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不出安全事故。我们要求各学校要经常进行安全工作自我检查,及时解决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县教育局结合上级的要求,多次组织全县性的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首先是把学校安全工作督查作为春秋两季组织入学督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督查。其次是配合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第三是结合开展安全工作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学校安全工作专项检查,今年以来,我们开展各类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已达九次。安全工作检查内容包括十个方面:
1、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责任制落实情况;
2、安全宣传教育情况;
3、应急管理情况;
4、校舍安全情况;
5、消防安全情况;
6、校内外活动安全情况;
7、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情况;
8、道路交通安全情况;
9、校车安全情况;
10、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情况;
11、安全保卫情况;
12、安全管理建档情况。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蚊子叮咬人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个型都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是由蚊虫叮咬吸血传播的。它的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广东主要季节是5-11月。
“花斑蚊”的生活习性
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例如家中的水缸、花瓶、阳台花座积水、室外废弃的缸罐、一次性餐具、轮胎以及竹筒、树洞等积水容器或阴暗潮湿的场所等。“花斑蚊”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
登革热蚊虫常见各种孽生地
1、种养水养植物的花盆
2、花盆托盘
3、水池、盆和缸
4、闲置瓶罐、菜坛和花盆
5、旧轮胎
6、塑料薄膜,一次性杯及饭盒垃圾
7、水沟、水坑
8、树洞
9、石洞
10、竹头
登革热的潜伏期
潜伏期为2~15天,一般为5-8日。平均6天左右,潜伏期的长短与侵入病毒的量和机体的抵抗力有关。如果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域内突然发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患者多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眼球后痛、关节和肌肉痛;发病后3-4日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恶心、呕吐、轻微流牙血和鼻血等症状。
幼儿园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1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为确保爱国卫生月活动和创卫工作的顺利开展,幼儿园成立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工作领导组。
组长:杨秋婷全面负责爱国卫生月活动工作。
副组长:赵虹桥张小晴具体负责爱国卫生月活动工作的协调与落实。
成员:各班主任负责各班级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工作。
全体班组长为成员,各班设卫生委员和卫生监督员和保洁员,形成了畅通无阻的卫生工作网络。并结合幼儿园实际,分设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合理搭配,及时调整,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建章立制,落实责任。我校已制订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将卫生工作考评纳入班级、班组长评优评先条件中,使幼儿园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生理卫生、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制约,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症状。
2、学会如何预防登革热病。
【教学重点】
如何预防登革热病。
【教学方法】
1、图示教学。
2、讲授法。
3、谈话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概述)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展示图片)“患登革热的病人”。
(讲述)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病因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秋季流行疾病预防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学习,为学生控制秋季疾病流行和健康的生活提供了知识保障。
2、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引言: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说说秋季常会生一些什么病?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口角炎、秋燥症等)
二、这些病症一般是这样容易产生的?又如何预防?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以上就是防登革热小学主题班会的全部内容,11.当自己出现登革热的症状时,及时检查、就诊。(教学小结)现在还是登革热的高发期,请同学们注意个人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和清洁习惯,如发现发烧、发热、皮肤红肿、肌肉痛等症状必须向家长和老师报告,要及时就诊。请同学们配合学校做好晨检工作,预防登革热病,你我都要参与和知道。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