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爱主题班会ppt?开展以“自主与责任”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把事情做好的行为和能力,并努力依据校计划,从五个途径(认识自我,对自己负责、对小事负责、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加强“自主与责任”教育。 2、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五心”教育为重点,从认识自我做起: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认识自强的意义、那么,五爱主题班会ppt?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
谁都知道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可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令人触目惊心.小学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但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的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可从以下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常常是他喜欢的人,就很认真的听他的话.而要做的这些,教师必须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以前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促使学生思想进行斗争、碰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自身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
2、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不止一次的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德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我常常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运动会上班上的运动员们都努力为班级争光.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有时候我也故意给我的学生戴戴高帽子子,比如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我常告诉他其实他很能干,在老师眼里你很棒,只是偶尔犯小糊涂,老师希望他减少犯糊涂的时候,孩子听后触动很大.
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教师是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任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尤其是小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在教育学生中不难发现那些感觉老师给予厚望在他身上的孩子,对于老师对他们的看法更加在乎,也更愿意听老师的教导.
二、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根据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学生集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大于教师的作用.教师要通过组织集体来影响学生.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加主题班队会活动,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收获,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地步.
少先队不仅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
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一定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可以从孩子喜欢听的故事入手,《西游记》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同样可以注意运用学生之间的榜样的作用,记得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对于课前准备的训练我采用了表扬准备充分的孩子,激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的方式进行的!
三、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语文与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这就要求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自身认识.
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我引导学生学习小主人翁也为家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失物招领》一文时让学生找找自己平时有没有也丢什么,课后找回这些东西,并提醒他们以后别丢了
这样既明理,又导行,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高中学生德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学生德育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二、工作重点:
1、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
2、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班级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委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2.充分发挥班干部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干部的影响。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努力,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好的工作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教师个人德育工作计划(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教师个人德育工作计划1
为迎接新学年的到来,为使新到来的高一新生更快的适应寄宿制校园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相信通过师生、家长、社会共同努力,一定会做到。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提出)、四个学会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吃苦、学会创造、学会相处。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以塑造美好灵魂、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依据《中小学德育大纲》,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德育创新,务求德育实效。
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加强班级管理,注重素质培养。
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班级,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环节,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学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快慢,所以要把班级管理的重心放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校纪班规这一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二、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成长
处在新世纪的当代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树立竞争意识,学会生存是社会和未来对他们的基本要求。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教师的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等,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
2、发扬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作为科学任课老师,在平时生活中我细心地观察,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肯定表扬,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以此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可从以下手: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常常是他喜欢的人,就很认真的听他的话。而要做的这些,教师必须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以前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促使学生思想进行斗争、碰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
以上就是五爱主题班会ppt的全部内容,各班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会、晨会对学生重点加强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为内容的“两规”教育,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二是注重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