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班会微课?防溺水主题班会记录内容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强化防溺水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了起来。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那么,小学主题班会微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德育,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这一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实施途径,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家庭与社区合作以及利用现代媒体资源等。以下是对这些途径的阐述: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融合:各科教师应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中,如语文课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等培养诚信、勇敢、尊重等品质;数学课强调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科学课倡导探索创新、爱护环境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系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知识等,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并内化道德准则。
班会课: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围绕“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环保行动”等主题展开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行为,提升道德认知。
二、课外活动的德育实践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群清洁、敬老院慰问、爱心捐赠等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奉献的快乐,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劳动教育:设立校园小农场、手工制作室等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种植、养殖、手工创作等劳动活动,锻炼吃苦耐劳精神,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校本课程不只是简单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学校可持续、强势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阶梯。英民小学根据学生发展特点,为孩子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已经成为英民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为了促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进一步实施,2019年11月1日下午,英民小学在正德礼堂进行了校本课程“微型课”展示, 下午2点开始,12个校本课程分别进行了展示。
首先展示的是“走进中华戏曲”,课程主持人宋淑娜老师从地方戏曲入手,引领孩子走进中华戏曲,在她的课堂上,戏曲欣赏、认识脸谱、老师范唱、学生表演等,精彩纷呈,使学生受到了中华戏曲的熏陶。
接着展示的是“幸福节日”课程。何志芬老师从孩子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导入课题,引领孩子走进传统节日,引入重阳节,认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并让尊老爱老教育无痕融入校本课堂。最后的板书一朵盛开的菊花,既美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点明了本节课的主题。
第三个展示的是“家校沟通”课程,在课堂上程雪老师以老师的身份,向学生介绍了安全的重要性,接着让牛灵敏老师以掌握消防知识的家长的身份出现。牛灵敏老师以家长的身份向学生介绍了如何报火警,如何逃避火灾以及灭火器的种类和用法。
一、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阳光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21年5月1日-5月30日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各学校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心理漫画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心理健康微课、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校园心理剧展演、观看心理电影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举办考前心理辅导活动。实施“阳光助考”活动计划,遴选、组建考试心理辅导讲师团、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对我市初高中毕业生,尤其是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中考、高考前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和心理疏导活动,帮助考生调整心态,积极应考。
(三)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各学校通过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专题讲座,栏目宣传,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全体师生普及心理危机预防应对知识,引导师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同时对心理问题高危学生进行筛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加以心理疏导和转介。
(四)开展家校共育活动。通过召开家长会或举办家长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常识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办法,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亲子互动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开展师生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活动。
在2020年的特殊春天,东莞市石碣序伦小学的陈婉媚、何沛仪和王艳婷老师面对新冠病毒带来的挑战,探索了班级云管理的新路径。
【挑战与应对】
随着线上教学的启动,如何保证教学效率,培养学习习惯,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品德,以及关注居家心理健康,成为了教育的新课题。陈老师班级采取了“五举并育”的策略,兼顾线上学习和心理成长。
【具体措施】
首先,通过钉钉平台进行线上研讨,构建新型课堂。老师们预设导学案,利用微课和直播进行教学,课后通过一起作业和问卷星进行效果评估,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其次,活用钉钉功能,开展丰富的线上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美术课程和才艺展示,让学习充满趣味,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微课和家长参与,共同维护学生良好心态。
家校合作也是关键,通过建立钉钉交流群,教导家长使用技术,让家长能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形成家校合力。
最后,引入积分评价制度,强化学生的自律性,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评分,让学生在疫情期间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思与总结】
疫情虽改变了教学方式,但教育的内涵并未改变,仍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云管理,陈老师团队成功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育”的目标,展示了班级管理的艺术性与灵活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只有关注每个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端正他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才有利于培养出健全、拥有良好品德的人,使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1 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关系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存在差别,又相互联系。德育教育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是指学校在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规范性引导和教育,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行为规范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范围比较小,针对性比较强,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注重培育小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发展。不过,这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方向,都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高度揣摩小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高尚品质。
如我班有位学生因为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在学校课堂上屡次偷拿别人的东西。有一次被教师没收其小毛豆后,询问原因后发现学生因为家庭条件落后父母没怎么给孩子买零食。第二天我就给他买了好多小毛豆、花生米等零食,并告诉孩子换作老师拿走他最喜欢的糖果,他同样也会不高兴的。然后启示学生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不经别人同意拿别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就是不对的,自己有什么需要可以亲自请求别人,这样才能慢慢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小学主题班会微课的全部内容,学生可以在学校通过主题班会观看微课,家长则可以在家通过手机或电脑观看,共同参与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微课的普及显著提高了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校园内外的安全问题,从而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创新教学手段:“安全教育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